“同樣是成纜工序的崗位,為什么有人覺得輕松上手,有人卻叫苦不迭?” 在電纜制造行業(yè),這道疑問常被新入行者提及。作為決定線纜結構穩(wěn)定性的核心工藝,成纜工序涉及絞合、繞包、填充等多道流程,不同崗位的操作難度確實存在顯著差異。本文將深入剖析成纜車間各崗位的作業(yè)特點,為您揭示哪個崗位更適合零經驗者快速入門。
成纜工序通常包含導體絞合、絕緣繞包、填充定型、鎧裝防護四大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對應設置絞線操作工、絕緣層操作員、填充材料專員、鎧裝技術員等崗位。其中前道工序對設備精度要求更高,后道工序則更考驗操作者的體力耐力。 以某中型電纜廠數據為例:絞線崗位的培訓周期平均為15天,而鎧裝崗位僅需7天即可獨立操作。 這種差異源于設備自動化程度——鎧裝機多采用程序化控制,操作界面直觀,而絞線機的張力調節(jié)、節(jié)距設定等參數需要經驗積累。
絞線操作崗:需掌握導體排列方式(如7股/19股絞合)、張力平衡調節(jié)、斷線應急處理,錯誤操作易導致整盤導體報廢
填充定型崗:主要控制PP繩/麻繩的填充密度,通過目測判斷松緊度,容錯空間較大
鎧裝技術崗:鋼帶/鋼絲的層疊角度直接影響電纜抗壓性能,需配合激光測距儀校準
絕緣繞包崗:每班需搬運平均1.5噸的PVC/XLPE材料卷
鎧裝崗:鋼帶卷重量普遍超過200kg,依賴行車輔助搬運
質檢巡檢崗:全程站立作業(yè),但無重物搬運需求
突發(fā)狀況處理難度直接決定崗位壓力值。絞線斷頭接續(xù)要求10分鐘內完成導體焊接與絕緣恢復,而填充工序出現空隙時,允許停機重新穿引填充材料。
綜合多維度評估,絕緣繞包崗位展現出顯著的易上手特性:
選擇易上手崗位不代表止步于基礎操作。智能成纜設備的普及正在重塑崗位價值:
需特別注意,崗位難易度與個人特質的匹配度至關重要:
Copyright ? 2009-2024 All Rights Reserved. 蘇ICP備12081599號
XML地圖